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知名学者、上海大学朱学勤教授作客海南大学法学院天涯法律讲堂
2006年12月13日 16:57 海南大学法学院  点击:[]

编者按:海南大学法学院天涯法律讲堂自开讲以来,一直起着开拓海大法学人思维,丰富海大法学人素养,引领海大法学人求索,激励海大法学人前进的作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日前,著名思想评论家、历史学家秦晖、朱学勤两位教授应海南大学法学院之邀作客天涯法律讲堂,授予海大法学人人文之花,开启海大法学人思考的阀门,增亮海大法学人思想之光。

盘点近三十年来的中国

——知名学者、上海大学朱学勤教授作客海南大学法学院天涯法律讲堂

2006年12月10日上午9:00,天涯法律讲堂第二十讲在海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隆重举行。著名思想评论家、历史学家朱学勤教授应邀为法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的精彩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由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段书臣教授主持,法学院毛卫民教授,张卫、韩立收副教授出席了报告会。

朱学勤是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中心主任、历史学家、思想评论家。其主要学术著作有《书斋里的革命》等。

讲座开始,朱教授首先总述指出,三十年来的中国发展历程浓缩了三千年中国的大背景,透过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缺少的是对历史的还原,并提出我们的历史学家应该揭开历史的面纱还原历史事件,这样才能走出历史隧道,步入民主法制社会。

讲座中,朱教授向我们揭示了“怀仁堂事件”以及当代中国两场改革深层内幕和意义。首先,朱教授向我们讲述了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四人帮”的“怀仁堂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对我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同时指出汪东兴是“怀仁堂事件”的关键人物,只有理解了汪东兴这个人才能理解“怀仁堂事件”,也只有理解了“怀仁堂事件”才能理解1976年对中国历史的意义。紧接着,朱教授向大家讲述了当代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中的两场改革。

第一场改革自1978年至1989年。否定“文革”是这场改革的总背景。“文革”结束之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气象。邓小平领导中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带领中国走向未来,使古老而历经磨难的民族“返老还童”,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但是,在这盎然生机的背后,缺乏对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定位和思考。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最后要看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邓小平同志在这一期还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构想,只可惜还没来得及论述,第一场改革就在1989年“6·4事件”中停止。

1989年至1992 年,中国徘徊了三年。邓小平同志痛定思痛、不断反思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最终在1992年南巡时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全面提出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招商引资,不断创新的发展路线,掀起了迄今仍轰轰烈烈的第二场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改革以八九年政治风波为背景,在借鉴第一场改革的基础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以,在朱教授看来,中国实际上只有一场改革而没有两场改革。当然,第二场改革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人地关系紧张,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加大,城乡问题,就业问题等。

然后,朱教授用“三十年来中国走到今天是最好的与最忧郁的结合,是最有希望的和最令人担心的结合”这句话结束了他的讲座。

党总支书记段书臣教授主持报告会

朱学勤教授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在提问环节中,朱教授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1. 如何评价“胡温新政”?朱教授指出,“胡温新政”赢得了民心,然而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改革将更加深化,所以“胡温新政”需更有力度。同时他指出,未来中国领导阶层的变换中,法政人才必将担当重任。2. 如何认识历史进程中的个人?朱教授认为,历史充满偶然性,所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在实现民主与法治之后才有希望。3. 什么力量推定中国?朱教授对此问题的见解非常独特。他认为,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精神欲望是推动历史的动力,民主法治制度的建立寄希望于“工商文明”。

朱教授语言生动幽默风趣,言谈举止尽显大师风采,旁征博引展现学者风度,不时博得师生的掌声。最后,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段书臣教授对本次学术讲座作了总结发言。本次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海南大学法学院发展报道组 文:严 琼 延维征 图:陈卫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