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法律教育肇始于20纪60年代的美国,是仿效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指导之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一种法学教育模式,目的是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教学方法和一门法学课程。
2000年9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成为中国诊所法律教育模式的首批尝试者,2002年,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云南大学也开设该课程。2004至2005年,除上述11所高校外,在中国法学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资助下,又有海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郑州大学等20所大学的法律院系相继开设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海南大学法学院作为全国第三批开设诊所法律教育的学校,于2004年底由海大法学院叶英萍教授开始筹备,2005年3月正式开课。该课是法学专业选修课,学生为法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学生选课需要提前报名,然后由诊所教师通过面试的方式,每学期遴选36名优秀学生进入法律诊所学习。法律诊所的课程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课内部分是学习律师执业的基本技能和办案技巧,包括会见与咨询步骤,调解与谈判技巧,合同审查方法,如何收集证据、制定诉讼策略,如何进行法庭质证、提高辩论水平等多个方面。课外部分为学生实践部分律师业务,内容主要包括在海大平正律师事务所、海口市法律援助中心和法院值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服务;在教师指导下接受当事人委托、承办符合法律诊所要求的真实案件,以及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公益服务活动等。
法律诊所现有教师9名,其中海南大学法学院在职教师6名,优秀资深专职律师3名。法律诊所实行双师授课模式,双师授课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的诊所教师都既是教师,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又是律师,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二是指在进行诊所课堂教学时,必须由两名以上教师共同完成,由一名教师主讲,一名教师辅讲,或者由两名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模拟、对抗和反馈,以保证最佳教学效果。
海南大学法律诊所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获得海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海南大学法律诊所评为“全国诊所法律教育优秀教学管理单位”;2011年,《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被评为海南省精品课程;2011年,由诊所教师编写的《法律诊所教程》教材,获得海南省高等教育优秀科研成果教材类一等奖;2013年,被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全国法律诊所教学培训基地;2014年,以诊所法律教育为主体内容的《构建多元化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海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被海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被中国法学会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示范法律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