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12月3日文章,原题:东海防空识别区 开弓没有回头箭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网站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空军随即对其进行了首次空中巡逻。外电外媒纷纷报道称,此举显示中国在海洋争端上更为自信,但东海防空识别区因覆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日美等国反应尤为强烈。继美国26日主动宣布其两架B-52轰炸机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后,日本也于次日宣称“勇闯”这一地区。其实,诸如此类的反弹早在中国意料之中,而展示军事肌肉,已经成为中国处理涉外纠纷的一种新的方式,维护领土主权完整,中国的后续动作料将更为强硬。
防空识别区一般是指沿海国家和地区基于海空防安全划设的特定区域,实质上是基于国防需要而设立的预警区域,不影响国际空域的正常航行和飞越自由,不对他国构成威胁。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既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当前没有任何国际法禁止各国在其领空附近的国际空域建立防空识别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一些大国和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在内的20多个国家先后设立了防空识别区,中方的有关做法符合《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而中国《国防法》、《民用航空法》、《飞行基本规则》等国内法规也对维护国家领土领空安全和空中飞行秩序作出了明确规定。 由于眼下中日钓鱼岛之争完全没有缓和的迹象,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确属形势所迫。据报道,日本扬言要在它的防空识别区内打警告弹;要击落进入日本领空(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将中国的钓鱼岛也纳入其领空)的中国无人机;在中国军舰通往西太平洋的宫古海峡附近部署岸对舰导弹;频繁出动战机对中国军用、海警飞机进行干扰,仅今年第二季度,日本F—15J战机就紧急升空69次,而去年同期只有15次;最近,日本又派军舰闯入中国海军演习区进行抵近侦察……如果中国再不划出警戒线、预警区,更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为飞行员生命安全考虑,为维护国际正常的航空秩序考虑,中国显然有必要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
由于东海防空识别区有一部分与日本的防空识别区重叠,日本方面极为敏感,甚至反应明显过度。在中国公布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当天,日本就提出了抗议,连日来,以安倍为首,日本外相、防卫相、官房长官等政府高官密集攻击中方的正当行为,指责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非常危险”,理由包括妨害飞行自由、招致不测事态、加剧东海紧张等。但是,1969年日本划设防空识别区时,竟把东海四分之三的空域划了进去,其防空识别区距离中国浙江最近处只有130公里,尤其是日本将中国的钓鱼岛和春晓油气田擅自划定在其防空识别区内,显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才可谓真正“非常危险”的单方面行动。
再据日本防卫省自己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针对进入日方防空识别圈的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紧急升空行动多达567次,其中绝大多次针对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一个自称奉行“专守防卫”的国度,日方设定如此广域的防空识别区,且如此频繁地在公海上空出动战机“拦截”和“驱赶”外国飞行物,不仅远远不符“专守防卫”的宗旨,更是直接助长了东海上空的紧张局势。日方不但不自我反省,反而叫嚣“保卫日本天空”,实属贼喊捉贼,蛮不讲理。
必须指出,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特别强调了这一做法“不针对特定国家”,意在明确中国的安全警戒边界,主动消除与邻国之间因边界模糊而可能导致的冲突源,也是用制度减少误判,用准则管控分歧,用透明维护和平,本质是防御性的,因而有利于减少军事误判,避免空中擦枪走火,更有利于稳定东海局势。从这个角度而言,中方有理有利有节,不会轻易在美日施压下让步。
有外媒指出,中日防空识别区大面积重叠,意味双方在钓鱼岛的角力由海面延伸到空中,空中对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也表明,中方不怕和日本起冲突,且在钓鱼岛问题上已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钓鱼岛问题缘于日本“购岛”,破坏两国之间的默契,而日本早已对钓鱼岛采取类似军事识别之举,“是日本在先,大陆反制在后”。中国宣布划设防空识别区,中国军队就有了法理依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今后日本战机飞近时都要“服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管理机构——国防部的指令”,不配合或不服从,大陆武装力量就会采取紧急防御措施,可进行追逐拦截,甚至反制和击落。日本当局气势汹汹的反应也说明,中国此举效果立竿见影,使日本张皇失措。
实际上,随着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定,中方相关的作战预案应该也已制定完成,宣布之日起中国军队就有把握执行。反观日方,其冲绳机场容量有限,能够应战的战斗机不超过20架,而中国军队在东海方向则布置着数以百计的三代战机。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日本不少政府人士认为,美国轰炸机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这是美国在给日本做示范,必须马上跟进,让中国划定的防空识别区“形同虚设”。这一想法会让日本采取更多“勇闯”中国防空识别区的冒险举动,进一步激化日中关系。可以预见,日方这类行动一旦超越中方底线,中国对日本采取一定的震慑行动、“敲山震虎”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届时,日本恐将自食其果。